贵州开放大学(贵州职业技术学院)数韵宗源科创团一行前往遵义调研谱文化的传承与修缮技艺
近日,贵州开放大学(贵州职业技术学院)数韵宗源科创团一行前往遵义,专程拜访了当地知名的汪氏族谱修建专家汪育林老师。此次拜访旨在深入了解族谱文化的传承与修缮技艺,为科创团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保护领域的研究积累宝贵经验。
汪育林老师深耕族谱修建领域数十年,对汪氏族谱的渊源、演变及修缮技巧有着极为深厚的造诣。他家中珍藏着多本不同时期的汪氏族谱,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的字迹,承载着家族数百年的兴衰变迁。见到科创团成员的到来,汪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大家,并打开了这些珍贵的族谱,向大家娓娓道来其中的故事。
“族谱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血脉记录,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 汪老师指着族谱中详细的世系表、家训家规说道,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着一段历史,每一条家训都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。他详细讲解了族谱修建的基本流程,从资料的搜集、整理,到世系的考证、编排,再到最终的誊写、装订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极其严谨的态度和细致的工作。在谈到族谱修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,汪老师感慨道,有些老族谱因年代久远,纸张破损、字迹模糊,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修复,有时为了一个准确的世系信息,还要走访多地进行考证。
数韵宗源科创团的成员们认真聆听着汪老师的讲解,并不时就族谱数字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汪老师进行交流。科创团成员表示,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,如何利用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技术对传统族谱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,是他们目前研究的重点方向。汪老师对科创团的研究方向给予了高度肯定,他认为,数字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族谱保存和传播的局限,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家族文化,同时也能为族谱的修缮和考证提供新的手段。
交流过程中,汪老师还向科创团成员展示了他近年来修缮完成的几本族谱,精美的装帧、清晰的字迹,无不体现出他对这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。科创团成员们纷纷表示,汪老师的工匠精神令人敬佩,这次拜访收获颇丰,不仅对族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也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。
此次拜访活动,搭建了一座传统族谱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交流的桥梁。数韵宗源科创团的成员们表示,将把此次拜访的收获运用到实际研究中,努力探索出一条数字技术赋能族谱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,让古老的族谱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同时也让数韵宗源科创团收获满满。团队将铭记汪育林老师的嘱托,以数字技术为笔,为族谱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。期待未来与汪老师深化合作,共谱传统文化保护新篇。
本次前往拜访的数韵宗源团队成员代表:
贵州开放大学(贵州职业技术学院) 桂海翔 万鑫瑶 林松 周珍珍 令狐丽娜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