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航“非遗新声”团队赴贵州铜仁:探寻傩文化根脉,助力非遗活态传承
为深入挖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傩文化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,推动非遗在当代的创新传承,7月26日至8月2日,南京航空航天大学“非遗新声”本科生实践团队奔赴贵州铜仁,开展了为期8天的傩文化调研与传承实践活动。
傩文化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文化形态,融合了祭祀、戏剧、舞蹈、美术等多元元素,承载着先民的精神信仰与生活智慧,贵州铜仁作为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与传承地,保留了丰富的傩戏、傩面具制作等非遗资源。此次实践中,团队以“溯源+传承”为核心,分阶段开展调研活动。
在理论溯源环节,团队首先走进贵州傩文化博物馆。通过馆内珍贵的傩面具实物、文献资料与多媒体展陈,成员们系统了解了傩文化从远古祭祀到现代非遗的演变历程,厘清了铜仁傩戏的流派分支、表演程式及文化象征意义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,更让团队对傩文化中“驱邪纳吉”的核心内涵与“人神共舞”的艺术特色有了深刻认知。
随后,团队深入铜仁文化地标,开展实地探访。在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,成员们走访了当地非遗工坊与传统民居,与民间艺人交流傩面具雕刻技艺,观察傩戏道具的制作流程,记录下傩文化在市井生活中的鲜活体现;在梵净山景区,团队结合自然生态与人文传承,调研傩文化与当地山水信仰、民俗传统的关联,挖掘“梵净山傩”所独有的生态文化基因。
实践过程中,团队还通过访谈、拍摄纪录片、整理调研笔记等形式,收集傩文化传承现状与面临的挑战,并计划后续通过校园展览、线上科普等方式,让更多青年群体了解傩文化,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。
“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,而是需要活在当下的文化瑰宝。”团队成员表示,此次铜仁之行不仅让大家近距离触摸到傩文化的魅力,更坚定了大家参与非遗传承的决心,未来将继续以青年视角探索非遗创新传播路径,让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。
文章评论